这是一则悲伤的消息。
就在前天,香港一名 3 岁的女童因感染新冠肺炎,不治离世。
这是近两年来最年轻的新冠死亡病例。

而,这并不是此番香港疫情中死亡的第一例儿童,就在上周,香港一名 4 岁的男童在感染新冠后呕吐发烧,送医不治。
短期内连续两起儿童新冠死亡病例,足以引起卫生机构以及全民的重视。
当妈的看了最受触动,才 3 、4 岁的娃啊!
这两年来,逐渐习惯了疫情的起伏,出门戴口罩、随时出示绿码的生活。好像对疫情的警惕心也逐渐放松。近期的新闻,又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疫情的防护,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。
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·范克尔克霍夫说,已知奥密克戎病例的绝对数“惊人”。她说:“这种病毒仍然是危险的。”

其实在今年 1 月,杭州富阳也出现了 4 名婴幼儿新冠病例,其中最小的只有 5 月龄,最大的也只有 14 月龄,这些小患者全部到过富阳区咕甜全球进口母婴生活馆。


在为这位去世的 3 岁宝宝,以及被感染婴幼儿病例感到痛心的同时。
我们不能忘记的是:
一旦拉起疫情高风险警报,孩子可以说是最薄弱群体之一。
如何做好为儿童和小龄宝宝的疫情防护,是我们当妈的首先需要关注的事情。
在家这样做
1. 居室保持通风,可以上午、下午各开窗一次,每次 15~30 分钟。
2. 家里有人出现发热、干咳、咽痛等症状时,要避免和孩子接触,保持 1 米以上距离。
3. 外出回家、饭前便后要洗手,世卫组织推荐采用 6 步洗手法。

图片来源:WHO 网站
4. 儿童常接触的物品(比如餐具、玩具)要定期消毒。几种可选的消毒方式:
⭐56℃ 加热 30 分钟
⭐75% 酒精/含氯消毒剂(比如 84 消毒液)浸泡/擦拭
⭐紫外线照射(也可用于居室消毒,但人不要同时在场)
5. 均衡饮食,适当增加鱼肉蛋奶、大豆坚果等优质蛋白摄入。
6. 推广分餐、公筷。

7. 保持口腔健康,7 岁内的孩子刷牙都需要家长帮忙。
外出这样做
1. 出门口罩不能少(1 岁内的宝宝不能戴口罩,应避免外出)。
正确佩戴口罩,咱们要牢记这几步:
1、抓住两边的挂绳,抵住下巴戴上

2、调节耳绳到舒服的位置

3、按捏鼻子处的金属条,保证鼻子和下巴处贴合

下面这些就是错误示范了:
❌ 露出口鼻

❌ 拉绳交叉
口罩和面颊中间就会被供出一个较大的空隙,阻隔效果大打折扣,失去了防护的作用。

更合适的方法是:将拉绳拉至耳后,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打结。

既能解决拉绳太长的问题,又能保证面颊和口罩贴合,不减弱防护效果。
2. 在外勤洗手,没有条件可以用速干手消毒剂。
3. 不要带孩子去活体动物市场,不吃来路不明的动物肉。
4. 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(比如可以给娃戴个手套、或手插口袋)
疫苗很重要
疫情防控专家特别强调:儿童接种疫苗,在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另外,已有的儿童病例很多都是家庭聚集,所以大人也要全程接种新冠疫苗!
未满 3 周岁的孩子还不能打新冠疫苗,更需要大人自己给孩子树起免疫屏障。

疫苗怎么打,咱们再来复习一遍:
儿童
需要打 2 针灭活疫苗,打完第 1 针后 3~8 周内接种第 2 针(儿童暂时没有开放加强针接种)。
关于儿童新冠疫苗接种,可以戳这里了解更多你关心的问题👉3岁也能打新冠疫苗了!安全吗?要给娃打吗?一篇讲清楚
成人
如果打的是 2 针次的灭活疫苗(国药、科兴)、或者 1 针次的腺病毒载体疫苗(康希诺),打完满 6 个月后需要打 1 针加强针。
觉得文章有帮助,记得转发给身边的亲戚朋友。
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,疫情早日结束!
题图来源:新华社
参考资料:
[1]蒋荣猛,谢正德等.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,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(第三版)[J].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, 2021, 36(10):721-732.
[2]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(CSPEN)《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》
[3]国家卫健委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
[4]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《新冠疫苗加强针怎么打?》